臺灣金門風獅爺信仰
斷念
去金門,只要跨過一道門檻就可以了。此言不虛。廈金兩地,門對門,就像鄰居,走幾步路就到了,隨時可以互相串門。喝喝茶,聊聊天,想去就去,想回就回,就這么簡單??赡苡泻芏嗳瞬恢?,如今的金門島還是屬于廈門地區(qū),不少金門人在廈門同安也有戶口,廈金一體,名副其實。兩岸距離之近,不用多作解釋。
到過金門旅游的人一定知道,金門的風獅爺特別多,幾乎隨處可見,而且,每座風獅爺都是香火不斷,構成了獨特的人文風情和景觀,頗讓人玩味。這是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,說明金門人對風獅爺?shù)男叛鲆焉钊氲届`魂里去了。
風獅爺,又稱石獅王,石獅公,實際上是一頭站立起來的獅子,造型古樸、憨態(tài)可掬。在金門,各個村莊路口、廟前都會有這樣一尊披著紅袍,高大威猛,精神抖擻的獅子石雕,它就是傳說中的風獅爺。對風獅爺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就知道,它是從“石敢當”文化中演化過來。石敢當,又稱泰山石敢當,民間專門用來辟邪,據(jù)說很靈驗。
據(jù)金門縣政府統(tǒng)計,金門現(xiàn)存的風獅爺共有68座:金沙鎮(zhèn)風獅爺41尊、金寧鄉(xiāng)風獅爺8尊、金湖鎮(zhèn)風獅爺13尊、金城鎮(zhèn)風獅爺6尊。須知,金門縣不足5萬人口,而風獅爺卻遍布整個海島,確實是很有意思的地方。據(jù)悉,這些風獅爺造型是由廟宇門口的石獅形象演變而來的。廟宇確是民間信仰最集中的場所,也是精神歸依之地。
據(jù)了解,金門的風獅爺信仰是從廈門傳過去的。如今,在廈門中華街區(qū)石頂巷就有一座“風獅爺”廟,據(jù)稱,廟口那尊風獅爺已有600余年歷史,是廈金兩地最早的風獅爺,多年來,每年都會有不少金門同胞從金門趕回廈門參拜??梢姡瑥B金兩地風獅爺同宗共祖,一脈相承不用懷疑。
眾所周知,廈金兩地都是名副其實的海島,尤其是金門,處于風口浪尖上,自古以來,飽受風患侵蝕,于是在各個村莊路口、廟前樹立風獅爺?shù)氖瘢云阪?zhèn)風,庇佑百姓,驅(qū)魔鎮(zhèn)風,符合民眾心理需求,也是美麗得讓人揪心的愿望。百姓祈愿合境平安,風調(diào)雨順,這是人類最基本的信仰和生存依據(jù)。何況,廈金兩地居民本來就是來自“同一個村”的,有共同的信仰本來就是天經(jīng)地義,符合常態(tài)。
有意思的是,獅子為百獸之王,主要產(chǎn)地在非洲和美洲,中國自漢朝引進獅子后,獅子的形象就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。這正是中國民間信仰最為獨特之處。當然,亞洲也有獅子但個頭較小,而且大都生存在印度,中國雖也有獅子但可以說不多,尤其在南方更是少見,廈金兩地幾乎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過獅子出現(xiàn),可是,廈金兩地人卻愿意把獅子當成信仰之物,并奉為風獅爺。由此可見,民間信仰本來就是建立在大眾內(nèi)心,不一定是現(xiàn)實存在,而這恰好體現(xiàn)出人與自然乃至動物之間的關系,獅子作為百獸之王,人類對它產(chǎn)生敬畏并奉為信仰可以理解。
據(jù)悉,“閩臺風獅爺信仰”已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再說一說幾個有關金門風獅爺?shù)膫髡f。據(jù)傳,金門著名的陳禎墓自建立以來,面向的呂厝村即禍事不斷,呂厝村的居民于是設立了風獅爺,面向陳禎墓,用來破解風水。而劉澳村的風獅爺,是用來鎮(zhèn)水箭,防止水鬼作祟,保住錢財不被水帶走。還有,位于山后村的風獅爺,面向西方,用來破解地勢較高的中堡村住宅的燕脊的風水。如此等等,無一不是在述說人們對自然環(huán)境的重視和敬畏。當然,民間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心理積淀過程,視為某種心理暗示也行。
金門島北山風獅爺也非常有名,其坐落于雙鯉湖畔,昔日帆渡由此出海,到閩南沿海諸地,尤其是廈漳兩地。風獅爺鎮(zhèn)守海口,具止風,驅(qū)邪,護佑海上交通安全之象征意義。除了風獅爺外,古龍頭的水尾塔也很有特點。相傳,清代古龍頭的殷商巨賈很多,可是都富不長久,富得快,退得也快。之所以這樣,族長們認為,是因為附近海潮盈虛過大引起的,故建水尾塔以鎮(zhèn)水。民間對風獅爺和水尾塔這種本能的信仰和依賴,由此可以得到印證。石器崇拜的想象也得到延伸。
總之,去金門看風獅爺,絕對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,千萬不要錯過,它不僅能讓你更真實地體會到廈金兩地連成一體的那種感覺,還能領悟到一種海島獨特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依賴。
此外,風獅爺作為石器崇拜又一種呈現(xiàn),已經(jīng)成為兩岸文化和信仰的胎記和注解,從某種意義上講,既是歷史所賦予的使命,也是民間信仰崛起的另一種召喚,相信,只要兩岸攜起手來,就能找回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生存依據(jù),并能把共同信仰發(fā)揚光大,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超越與慰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