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大埔清代翰林張翱
飛章
張翱,乳名詵羽,字思飛,號儀坡,清乾隆五十年(1785年)正月二十五生于百侯南山村。樹勛長子,聰穎絕倫,過目成誦。嘉慶丁卯年(1807年)23歲鄉(xiāng)試第一名中式解元。嘉慶十九年30歲甲戌會試中式第十一名進士,殿試第二甲,欽點翰林院庶吉士,丁丑散館,改工部屯田司主事。
張翱才高學博,最為鄉(xiāng)闈座主尚書花杰所器重。其工于聯(lián)對,常與宋湘等人結(jié)伴而行,留下許多絕妙聯(lián)對。生平博涉書史,勤于著述。下至醫(yī)卜星相,堪輿之學靡不旁通。著有《十三經(jīng)集句》、《分類經(jīng)史對語》、《集腋碎言》、《金陵游草》、《星學考證》、《儀坡太史選集》等,字字珠璣,通俗傳神,詩中有畫,堪追李杜。
張翱才高學博,秉性剛強,抱負殊高。據(jù)說,宋湘曾論過:張翱才學勝于我,唯壽命不及我。個性剛強的張翱,三名魁首未得其一,抑郁于懷。暇則偕友瀏覽名勝,足跡遍及大江南北,乘興吟哦。嘉慶二十四年(1819年)七月十七日,終因積郁成疾卒于北京官舍,年僅36歲。尚書花杰著其子演春兄弟為摒擋運樞返鄉(xiāng)歸葬。
一代才人英年早逝,未展長才,殊堪痛惜。
注:
工部:中國封建社會中央官署六部之一。隋代始設(shè)立工部,與吏、民、禮、兵、刑并稱六部,長官為工部尚書,掌管全國各項工程、工匠、屯田、水利、交通等政令。其屬有四:一曰工部,二曰屯田,三曰虞部,四曰水部。
宋湘:清梅縣白渡人,云南曲靖知府,雍正皇帝曾夸其:“廣東第一才子”。
張翱墓:位于南山村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遭毀。
座主:主考官。
主事:六品職員。
張翱的故事
(一)
清代翰林張翱乃百侯南山人氏,學識淵博,才思敏捷,尤善應(yīng)對。
傳說張翱殿試時,皇上早聞其才欲試之,隨口道:“馬過竹橋蹄擂鼓?!睆埌肯肫鸺抑杏勉~盤喂雞情景即應(yīng)道:“雞啄金盤嘴撞鐘?!被噬戏Q善。又吟曰:“秤直鉤彎點點清明?!睆埌吭诩視r常見農(nóng)婦礱籠谷,便不加思索對之:“礱圓斗方紛紛谷雨?!被噬淆堫伌髳?,于是賜御酒嘉獎之。
(二)
傳說張翱小時候就喜歡攻聯(lián)對,十一歲就讀于名師門下,一天,他與學友黃寅同往觀賞“百丈飛瀑”的名勝。黃以“白水礤頭,白屋白雞啼白晝”為上聯(lián),囑張翱聯(lián)對,張翱一時之間對不上,而返回學堂時將黃昏路經(jīng)黃沙坑,隨即想起,以“黃沙坑口,黃家黃犬吠黃昏”對上了。
張翱與宋湘要好,一次與宋湘由西河漳溪往埔城。途經(jīng)鴨嫲潭、黃塘坑、蜆子坑、大靖、鴉鵲坪、松山、洋桃等地。宋湘以地名即景作上聯(lián)為:“漳溪鴨嫲 ,走下黃塘覓蜆子,” 要張翱續(xù)對,張翱隨即對以“大靖鴉鵲,飛出松山啄洋桃”。
(三)
有一年春天,宋湘、張翱等五位嘉應(yīng)文人,結(jié)伴游江浙名勝。當?shù)匚娜说弥蜗?、張翱是南粵名士,想試試他們的文才。一天,宋湘四位人士外出游覽,張翱因身體不適留在住地。一位中年人挑著一擔竹筍,到張翱的住地叫賣。張翱知道宋湘他們喜歡吃筍子,便上前詢價。賣筍者笑著說:“價錢好說。我出一個對子,你對得好,這擔筍子送給你?!睆埌繎?yīng)諾,賣筍人指著竹扁擔和竹筍說:“竹竿挑筍父擔子?!睆埌恳粫r遲疑,猛見不遠處有農(nóng)婦在縛秧苗,即脫口而出:“禾稈束秧娘抱兒?!辟u筍人拍手叫好,把筍子送給了張翱。
又有一天,張翱、宋湘五人外出游覽,走著走著,看見一位農(nóng)民模樣的人把一擔柴擱在小路中央,人過不去。張翱走在前頭,忙行禮請他把柴挑開。那挑柴人便說:“我出一個上對讓你對,你對得好,我馬上把柴挑開,否則,別怪我無禮?!睆埌抗笆终f:“那我試試?!碧舨袢酥钢窈蜕秸f:“此木成柴,山山出?!睆埌克尖庖环?,想出了下對,說:“白水匯泉,夕夕多?!辟u柴人高興地說:“對得好!你們廣東才子,果然名不虛傳。”
(四)
百侯片的人常以“翱傲”一詞來批評自高自大的人。原來,這種比喻出自清嘉慶年間才子張翱的故事。
張翱小時候很聰明,外祖父歲貢生楊侖對他特別疼愛。有一次,外祖父帶他到百侯下祠堂去拜謁上祖,百侯楊氏是科甲門弟,祠堂里密密地掛滿了榮匾。張翱對這些榮匾細細領(lǐng)略。外祖父見他如此賞識,便問:“翱仔,你喜歡哪一塊?”張翱說:“這里的榮匾雖然多,可我所喜歡的這里都沒有?!蓖庾娓钢洳胖沁^人,但又嫌其自恃。張翱23歲鄉(xiāng)試時,果然中了解元,柬請外祖來舍。外祖父很正經(jīng)地前來看望外孫, 幾個外孫都來拜見,唯獨不見張翱出來,心里好不是滋味, 只好怏怏而回。吃晚飯時, 其妻問見外孫的事。楊侖怒氣未消, 狠狠地把筷子往桌上一丟, 憤憤地說:“翱——傲?!?/p>
此后,“翱傲”一詞便成為那些自高自大者的“雅號”了。
(五)
天下第一家
張翱出游,經(jīng)過一村,見一座大圍樓的大門斗上高高掛著“天下第一家”的大牌匾。他心想,這人間除了帝王之家,誰敢稱天下第一?真是大膽!他不由走進大門,只見里頭張燈結(jié)彩,人來人往,好像正在辦喜事。張翱自稱遠方來客,要拜會這家主人,結(jié)果一個銀須飄飄的老翁接見了他。老翁看上去不會小于九十,但紅光滿面,神采奕奕。張翱喝過茶,問起門上牌匾。老人笑道:“說天下第一,可能過了點,但我家確有別人難及之處。如我富者不如我貴,如我貴者不如我父子孫三及第,如我父子孫三及第者又不如我七代同堂代代夫妻原配完好無缺損。老夫劉某,今年今日一百三十歲壽辰,子孫兩百齊來慶賀,人生之樂,至此極矣!”
張翱暗暗稱奇,心想這樣昌盛的家庭,世上怕真不會有第二個了!他環(huán)視堂上排得密密麻麻的賀聯(lián),最后把目光集中在其中兩副,覺得又風趣又確切,堪稱雙絕。
其一:
階前孫弄孫,且喜孫作祖;
堂上祖拜祖,方知祖是孫。
其二:
事祖事父,祖事祖事父,父事祖事父;
有子有孫,子有子有孫,孫有子有孫。
老翁后來知道來人是張翱進士時,命家人另開一席,親自陪酒,酒后取出一幅絹帛,請張翱題詩。張翱題道:
花甲兩巡半,眼觀六代人;
無心來堂上,文星拜壽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