綏德民間風俗 婚俗(2)
木槿荼蘼
閃轎倒氈烘氣氛
一乘花轎,一對油漆紅門箱,共需八人抬起。最前側的轎夫稱“挑稍轎夫”,他是攬生意、挑選人手、指導行程的總負責。在舊時,轎夫與抬門箱的職業(yè)曾被人們視作下九流,這便有了“抬轎埋死人,跟工拉草繩”的俗語。然而有的轎夫卻不以為然,反倒覺得是個美差——既能掙工錢,亦可吃到酒席。
抬轎時,四個轎夫兩前兩后,抬著花轎走起時便開始故意打晃:平路走時搖頭晃腦,拐彎過渠走時又搖頭擺尾。隨轎夫抬動轎子的搖晃動作,那花轎邊時而如風擺水浪,時而似水推浪花,時而像彩云飄游……一路之上,挑稍轎夫還會不時地呼喊著“石子滾坡”(路上有石塊等障礙物)“前頂著哩”(放慢步子)“走支峁哩”(路有拐彎)“上臺下臺”(上坡和下坡)等行語。因為花轎后方的轎夫無法看到前方的情況,這些行語是挑稍轎夫?qū)⑶闆r告知后方轎夫的最好方法,同時這些行語聽起來也有一種風趣和神秘感。
轎子抬到婆家的院子后,轎夫們看到擁擠的人群,感受到了熱鬧的氣氛,頓時忘了一路的疲憊。此時,挑稍轎夫高喊一聲“閃轎”,便扯起轎桿篩動花轎,踢腳晃腿,朝前猛走三步,之后又摟緊轎桿,繞圈后退兩蹺,如是周而復始?;ㄞI于是便左右篩開,上下?lián)u擺,熱烈的氣氛便似水中漣漪一圈圈地泛開。轎夫們邁出一步,或倒走一蹺,有的還呲牙咧嘴,做起鬼臉,有的又歪鼻斜眼,揚胳膊踢腿,有的搖頭晃腦,長聲短氣,有的有意拉扯花轎,不聽挑稍轎夫的引導,一陣紅火的“閃轎”后,花轎終于穩(wěn)穩(wěn)落地。而里三層外三層看熱鬧的人群,早已把笑聲送到了一道道的山溝溝。
花轎落地后就是“倒氈”。具體便是以兩塊氈鋪地,兩女人攙著新娘踏著毛氈直抵洞房。路上走完一塊毛氈,另一塊便接著鋪上來,來回替換。倒氈時,不論是院子里,還是院子周邊都擠滿了看新娘子的人群,腿底里不時還有娃娃鉆過,爭搶著要先睹為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