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翰《青霞洞天偕章三益僉事觀石枰》
含蘭
石枰飲美酒 柯爛胡不歸
1364年盛夏,浙東按察副使章溢來巡察衢州,章溢是龍泉人,衢州教授胡翰的好友。胡翰則是金華人,自幼勤奮好學,又經(jīng)名師點撥,早有聲譽名揚一方。他的文章造詣淵博,踔厲風發(fā),詩歌慷慨激昂,豪邁超倫,如《擬古》詩:“一夕復(fù)一夕,一朝非一朝。昨見春花開,忽睹秋葉飄。人非金石姿,安得長不凋。窮年事觚翰,駕言遠游遨。手提具櫑劍,拂拭鸊鵜膏。含精變光采,上薄青云霄。愿君勿棄置,佩此長在腰。南山有猛虎,西江有長蛟。斫蛟取猛虎,始貴非鉛刀。”詩中充滿時不我待、及鋒而試的渴望與焦慮,斬蛟殺虎的抱負。
胡翰素負奇志,有報效國家光耀家族之心。朱元璋率部攻克金華后,許多人舉薦才華不在劉基、宋濂之下的胡翰出山共奉大業(yè)。不過,朱元璋見胡翰年過半百,身體孱弱,只委派了個衢州府教授的閑差給他,使胡翰一腔報效熱血,頓時化為天山冰水。劉基、宋濂輔佐朱元璋掃除韃虜,統(tǒng)一天下,他們際遇革命,叱咤風云,名存凌霄。而胡翰位不配望,埋頭窮守一隅,差不多被人遺忘了?!端膸烊珪嵋分^胡翰:“洪武初以薦為衡州府教授”,時間、地點都搞錯了。衢州地方文獻上也語焉不詳,遠遠比不上劉基、宋濂的顯要地位和煊赫名聲。
章溢也比胡翰幸運些,朱元璋取處州后,與劉基、葉琛受聘重用。章溢提出“天道無常,唯德是輔,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”。初授營田司僉事,巡行江東、兩淮,推行按田分等納稅。任湖廣按察僉事時,倡導(dǎo)分兵屯田。后任浙東按察副使,方志說他任衢州知府,是望文生義不求甚解之錯。
任教衢州,對胡翰個人而言固然大大不幸,但對衢州來說卻又是一件萬幸的好事。胡翰德高望重,才贍學富,蒞臨府學,無疑用牛刀殺雞,綽綽有余。像《命童》、《示順生》等詩,也許便是當時督學的副產(chǎn)品,所謂“去日不可追,來日猶可期。朝采六藝英,夕玩忘其疲。海是眾水積,圣亦途人為。挾冊自有得,焉用比皋夔?!毖普T,一副為人師表的口吻。
胡翰是一位著作大家,督學讀經(jīng)之暇,作品甚多,給衢州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。如朱元璋部攻下衢州后,燒殺搶掠,城市淪為廢墟,胡翰于當年即赴任衢州,他在筆下如實反映了戰(zhàn)爭慘狀,“其民物罹兵燹較之他郡,凋瘵滋甚。”所記軍政長官王愷、張杰夫,文化名人馬昂夫、鮮于必仁、薩都拉的事跡,也可補文獻的缺失,為史志文學研究提供一手資料。尤其是《孔氏家廟碑》,不僅文辭華美,可卓立于明初散文之林,而且有很高的文獻價值,是現(xiàn)存最早的孔廟碑記之一。
老朋友來衢州,總得盡地主之誼。胡翰帶了幾位學生,與章溢坐轎走了約十里路到了武坪的地方,下轎走數(shù)里渡沙步溪,又行走滿是雜竹灌木的小路,約十幾里才到山麓下。雖然有一座寶巖寺和一座仙集觀,但年久失修,棟宇破敗。中午時分,天氣很熱,一行人到觀中小憩。道士見長官到來,忙著沏茶招待,但觀中地方也實在逼仄,和農(nóng)家沒有大的區(qū)別。休息了一下,在道士的帶領(lǐng)下,胡翰和章溢諸人沿山路拾級而上,不一會循道士所指,只見天外飛來一架石梁,似一道長虹橫亙山間。下面卻平坦如居室,東西深百余尺,南北大約有一半那么寬。洞的另一邊則是高大的樹木,蔽空遮日。與剛才湫隘道觀對照,與外面烈日炙灼相比,此間真是別有洞天非人間。陣陣清風卷著樹葉,徐來漫吹,襟袖生涼,沁人肺腑,像置身云霧繚繞積雪未霽的山巔之上,頓時滿身的暑氣盡消。
再看洞中昔人的摩崖刻石,錢顗、徐霖、游鈞等名家的還可辨識,其他就漫漶不清了,比較起來,唐代陸庶的碑記最為久遠。時間也不早了,隨行的學生拿上帶來的酒菜,大家就石枰而坐,正好解饞。胡翰和他的朋友吳思道余興未了,又沿著山脊石磴,爬上石梁之巔。四顧都是林木山岡,田野中溪流曲曲折折。東南諸峰蒼翠高聳,遠處暗靄色的紫微山與天空融為一體。最后,章溢也在一位少年學生的攙扶下爬上山頂。大家又坐下海闊天空縱談,問隨行道士,梅巖精舍在什么地方,卻毫不知情。時間過得很快,不知不覺間夕陽西斜,眾人不禁悵然欲歸。胡翰想自己與王質(zhì)同為東陽人,總得為老鄉(xiāng)寫點東西,于是在石上寫:“閼逢執(zhí)徐之歲,有晉樵者之里人胡翰,入山與客六人共飲,未醉輒去?!贝舜斡螤€柯山,胡翰寫了長詩以紀:
太末一為客,倏忽三四齡。??中l(fā)變,未諧滄海情。
今晨屬休暇,文彥皆合并。方舟濟沙步,飛蓋指巖扃。
青霞天之表,赤日午正停。息陰無擇木,抱渴無藏冰。
寧知大火維,有此真福庭。巨石跨千尺,如梁架青冥。
深疑地肺開,洞見天光明。玉樹交左右,禽鳥無一聲。
涼風度如水,炎濁蕩然清。昔聞偶弈者,坐隱交心兵。
相持勢方急,旁睨耽若醒??聽€胡不歸,海枯固其恒。
蠻觸遞翻覆,大化何由停。不如飲美酒,且置石間枰。
題目為《觀青霞洞天偕章三益僉事石枰》,章溢,字三益。
又過了幾年,機會終于姍姍遲來,年過花甲的胡翰被朱元璋召至金陵修篡《元史》。輕舟順水而下,不過年已垂暮的胡翰對乘風破浪搏取功名已心意闌珊,撰畢《五行志》,《英宗》、《睿宗》本紀和《拜住》等傳,整部《元史》也隨即功成。皇上想留他在翰林院,作朝廷顧問。胡翰以老病為辭推托了。這點他倒比劉基、宋濂清醒,沒有卷入明初朝政的是非中。這樣,胡翰又重新回衢州教書育人,沒多久,他以年老告退,回故鄉(xiāng)金華去了。
附
胡翰,字仲申(一三o七至一三八一),一字仲子,浙江金華人。官衢州府教授。洪武乙酉纂修元史書成,賜白金文綺,辭歸卜居長山之陽,學者稱曰長山先生。工書,王世貞國朝名賢遺墨,有其書跡。卒年七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