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節(jié)“宵”字的由來
振嵐氏
我們現(xiàn)在過元宵節(jié),家家都吃著元宵,可是要是問起來“宵”是什么意思、宵和夜有什么區(qū)別,大家可能就沒有吃元宵那么在行了。所以今天我就先來說說元宵的“宵”。
很多人理所當(dāng)然地覺得宵就是夜,其實它們有很大的不同。我們看看甲骨文的宵,它上面像個飛鳥,下面是個月亮,象形也會意,意思是月光明媚的晚上,夜宿的鳥兒也飛了起來,正如曹操詩中描寫的那樣“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”。大家都知道月亮的陰晴圓缺對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有很大的影響,但您可能不知道,月亮對動物、植物的氣血運行也有影響。每當(dāng)十五月圓的時候,人的心情會有莫名歡悅和喜樂,所以才有“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”,“良宵盛會喜空前”,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等等意境和詩句。
相反,夜專指沒有月亮的晚上,有月黑風(fēng)高夜的說法,暗夜、黑夜的時刻,氛圍和心境都會差一些。我們都知道一般在月末和月初的時候見不到月亮,所以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黎明前,我們稱之為除夕夜,要吃年夜飯,要放爆竹煙花驅(qū)除陰霾和晦暗。而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的時候,所以稱之為元宵,元是第一個、首先的意思。因為北方很多時候會在正月十五下雪,見不到月亮,民間就放燈點火,應(yīng)和天象,就有了傳統(tǒng)的上元燈節(jié)和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