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傳統(tǒng)蛋俗
秀朵郎
蛋俗即人們在生產(chǎn)、生活中形成的以蛋為主題的風俗習慣。它是我國傳統(tǒng)民俗的一種,歷史悠久,分布的地域廣泛,并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內(nèi)容和形式上發(fā)生了變化,對人們的生產(chǎn)、生活產(chǎn)生了重要影響。因此,對之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
一、蛋俗的起源
關于蛋俗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和“卵生人”的觀念。據(jù)《三五歷紀》記載:天地沒有開辟以前,宇宙還只是一個混沌一體的大雞蛋,大神盤古便在其中。一萬八千年以后,天地開辟,陽清為天,陰濁為地。《史記》等史籍也有商族始祖簡狄吞卵生契的神話。商族以玄鳥為圖騰,所以奉鳥卵為生殖偶像,簡狄神話便是這種生殖崇拜的產(chǎn)物。
中國古代“卵生人”的神話傳說一直綿延未絕。《山海經(jīng)?大荒南經(jīng)》曰:“有卵民之國,其民皆卵生?!庇郑渡胶=?jīng)?海外南經(jīng)》載:“羽民國在其東南,其為人長頭,身生羽?!庇鹈?、卵民都是卵生。可見,原始初民對“卵生人”深信不疑。直到現(xiàn)代,我國西南地區(qū)少數(shù)民族廣為流傳的洪水神話,還保留著“卵生人”的觀念。神話說,洪水過后,天下只剩下伏羲、女媧兄妹二人。為了繁衍后代,兄妹二人結為夫妻,女媧懷胎生下一個肉團,后來肉團破裂成為各民族的祖先。這個肉團實為肉卵,與蛋卵功能相同。由于先民們把天地的開辟、人類的誕生、萬物的起源都歸結于“卵”的造化,于是,人們對于“卵”的崇拜也就隨之產(chǎn)生了。加上雞是最先被人類馴化的禽類,雞蛋又是人們所擁有的最多的“卵”,因此雞蛋被當作具有生命力的吉祥物來崇拜,也就理所當然了。
受“卵生人”觀念的影響,蛋便成了繁殖生命的象征。蛋俗漸成浩大之勢,由單純的生殖崇拜演變?yōu)閷㈦u蛋神化,賦予其非凡的本領,形成了一系列的婚育、占卜、避邪等民俗事象。隨著時代變遷,這些民俗事象在形式和內(nèi)容方面都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,對人們的生產(chǎn)、生活產(chǎn)生了重要影響。
二、蛋俗的社會功能
1、蛋俗的生殖功能
中國民間的求子習俗最能體現(xiàn)蛋的生殖功能。每年的三月初三為上巳節(jié),民間要舉行臨水祓禊浮卵的活動。潘尼《三日洛水作詩》曰:“素卵隨流歸”?!八芈选奔粗笫斓碾u蛋。將煮熟的雞蛋放入流水上漂浮,目的是為了祈子。
我國農(nóng)村流行的婚育習俗也常常伴隨著以蛋求子的活動。中原地區(qū)嫁女時,嫁妝里要有一個朱漆桶(即通常說的“子孫桶”),桶里要放上幾個煮熟的紅雞蛋,稱為“紅喜蛋”。嫁妝送到男家后,男家親友中婚后久不生育的女人便要討桶中的紅喜蛋吃,希望以此獲得生育力。江浙一帶舉行婚禮時,無論親疏都可以向新娘討紅喜蛋吃,甚至過路的陌生人也可以向新娘討。新娘對討蛋的人都笑臉相迎,來者不拒。因為人們認為紅蛋贈送得越多,新娘的生殖力就越強。
在生育過程中,人們也常借助蛋的生殖力,保佑孩子順利誕生、健康成長。在中原地區(qū),孩子出生以后,孩子的父親會迫不急待地向孩子的外婆“報喜”。在開封一帶,報喜時常帶紅雞蛋。誰家生了小孩,就要把煮熟的雞蛋涂上紅色。如果是男孩,要六個或八個,須是雙數(shù),還要在雞蛋的一頭點一黑點,表示“大喜”。送雙數(shù)是祝愿男孩長大以后好找媳婦,與媳婦成雙成對。如果是女孩,只染紅色,不點黑點,數(shù)量是5個或7個,須是單數(shù),表示“小喜”。送單數(shù)表明家里添了女孩,將來好嫁出去。這一習俗非常廣,各地方志都有記載。如《封丘縣續(xù)志》載:“婦將生子,母家必預制衣帽以被不時,及臨蓐,招穩(wěn)婆收生,書柬報母家,母付以雞子?!?/p>
《天門縣志》載:“凡初生男子,多用雞卵染紅宴賀客,亦遍致于親友族鄰,謂之送紅蛋?!?/p>
《棗陽縣志》載:“生子,遣人到婦家報喜,具名柬宴請婦之親屬,婦家以布帛米麥紅砂糖紅蛋等物饋之?!?/p>
《藍山縣志》載:“藍俗,小兒初生三日,以糯糟餉客。暑令,乃三朝洗兒。滿月宴客曰:姜酒,客初至,煮雞卵以進。”
《沅陵縣志》載:“初生時,戚友聞而賀者,或飲以姜酒,或預置糟酒煮雞子以待客。由于這種雞蛋為紅色,所以稱為“紅喜蛋”。至于將雞蛋涂紅的原因,一來紅色可以增加喜慶氣氛,二來人們認為紅色可以辟除災禍,保佑孩子安然無恙。
2、蛋俗的巫術功能
人們在賦予雞蛋生殖能力的同時,還將雞蛋進一步神化,使之具有占卜、避邪等巫術功能。這一點在民間的保育習俗中表現(xiàn)得尤為明顯。如苗族在洗三時,用雞蛋滾嬰兒額頭,認為可以預防瘡疥。滿族用雞蛋在嬰兒身上滾來滾去,并叨念:“光光騰騰的?!痹⒁庵⒆娱L大以后身體健康、飛黃騰達。[7]土家人生孩子以后,外婆家隨即準備喜蛋、米酒及嬰兒衣帽等,以便三日后去女兒家賀生。第三天洗兒,謂之“洗三”。洗畢,須用紅蛋在嬰兒身上滾一遍,邊滾邊唱:“我家有個小寶寶,出生三天洗個澡,圓圓雞蛋身上滾,滾去五毒百病消?!倍跷魍良易逵械沟皻さ牧曀?。產(chǎn)婦在月子里吃雞蛋倒下的殼不能隨便亂扔,只能在嬰兒滿月時倒掉,而且必須倒在十字路口,以示母子安康無恙,保留蛋殼成為保護嬰兒的一種巫術。孩子滿月,要用蛋在頭頂上滾幾下,使孩子“聰明靈氣沒病疼”。
雞蛋還有占卜和避邪的功能,尤其在西南少數(shù)民族中較為普遍。水族新娘第一次到井邊挑水,要把煮熟的雞蛋剖成兩半,然后投入水井,根據(jù)雞蛋的仰俯來預測子嗣情況。苗族還用它來占卜吉兇?!懊缰兴?,疾病,亦知卜筮曰:‘著雞掛’,以雞蛋置器中,向日咒。咒畢卵定,以煤涂志其左右,熟而分以線,視黃白之厚薄?!奔从秒u蛋進行占卜。
彝族雞蛋卜,以雞蛋為卜具。常用于卜問疾病或家人親友遠出未歸,不知其生死存亡等事宜。卜時先將雞蛋在病人或未歸者所留衣服上摩擦數(shù)下,在盛有清水的碗中打開,視蛋中星星點點狀物所凝聚狀貌以決定吉兇。四川巴縣地區(qū)還有“燒胎”習俗?!栋涂h志》載:“或以雞蛋報小兒年庚,仙婆用紙錢包燒,剖蛋祝之,或曰走魂,或曰失魂,謂之燒胎。視蛋裂形狀占卜疾病的吉兇,病人將蛋吃下,可獲治?!薄缎路笨h志》載:“又有叫魂者,兒有不適則曰落魂為之。母者晨系夕燃香,握雞卵于手中,呼兒名,一人應歸矣。如是者三日或七日,燒蛋食之,視形狀圓滿者則止。否則復如前,謂之‘叫蛋’?!?/p>
貴州地區(qū)還有“二分土地”和“鬼箭”的習俗。《增修懷仁廳志》和《遵義府志》均載:“凡男女老幼腹痛嘔吐,必禱之。以香三柱,飯二盞,每盞內(nèi)置雞蛋一個,令二人送菜園中祀之。畢,二人將飯及雞蛋食盡,不留一粒?;蛟缓⑼〗远肿魉?,此法甚妙。鬼箭,所操以射人者,亦曰‘槍子’。人或中之,不急救或死。以雞卵環(huán)滾其痛處,或令人以口含凈水吮之,使血出,即愈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