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衡水內畫
詠德氏
內畫藝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(tǒng)藝術形式。它以玻璃、水晶料器、琥珀等為壺坯,用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瓶內反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,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書法等各種題材,格調典雅,筆觸精妙,色彩艷麗,可謂“方寸之間,別有天地”。內畫藝術分為“京、冀、魯、粵”四大流派。京派最早,起源于乾隆年間?!凹脚伞眱犬嫲l(fā)源于京城葉派內畫,后來衡水內畫藝術獨樹一幟,發(fā)展壯大成為一個獨立門派。
“冀派”內畫發(fā)源于衡水,由于衡水內畫藝術獨樹一幟,被文化部命名為“中國內畫藝術之鄉(xiāng)”。2006年,衡水內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衡水內畫也稱冀派內畫,是指分布于河北衡水及周邊的一種鼻煙壺內壁繪畫技藝。其工藝精妙異常,"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",如同鬼斧神工,被外界認為不可思議。
鼻煙壺的內畫技藝產生于清代,嘉慶年間,具有特定風格的京派內畫開始出現(xiàn),發(fā)展至晚清時京城出現(xiàn)了馬少宣、孫星五、葉仲三、周樂元、丁二仲、自怡子等一批內畫大師。衡水內畫創(chuàng)始人王習三在繼承了京城“葉派”厚樸古雅的內畫風格基礎上,將中國畫中的工筆“撕毛法”引入鼻煙壺內畫?!傲暼龔澒垂P”筆桿直彎、使用靈活,是冀派自創(chuàng)的、特殊的金屬桿勾毛筆。
衡水內畫把國畫的皴、擦、染、點、勾、撕等技法引入內畫。1981年,該畫派試用油彩作肖像內畫,經過摸索掌握了油彩內畫技法,打破了傳統(tǒng)水彩畫的局限,完成“中西合璧”的創(chuàng)舉。衡水內畫立意深邃,構圖嚴謹,線描技法豐富,設色協(xié)調精潤,書畫并茂,雅俗共賞,深為世人所重。
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風格多樣、布局巧妙、立意深遠、造型準確、精皴細染、色彩典雅,不僅有以國畫色為主的國畫類型畫種,而且還有國畫色和油畫色結合的表現(xiàn)手法,摹擬多類型多畫種的各種畫面效果。體現(xiàn)在畫種方面有:國畫、書法、油畫、版畫、裝飾畫等,題材方面有:人物、山水、動物、花鳥魚蟲、肖像、靜物、風景等。
王習三
男,漢族,籍貫河北,原名王瑞成,1938年出生,第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。1957年拜著名內畫藝人葉奉祺和葉峰為師,是“葉派”內畫藝術的第一位外姓傳人。他首創(chuàng)被內畫界廣泛使用的“金屬桿勾毛筆”,并開創(chuàng)“油彩內畫技法”先河,被海外視為“當代最杰出的內畫藝術大師”。1985年他完成了《美國歷屆總統(tǒng)肖像系列煙壺》,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中的“金杯珍品獎”。1983年成為被國際煙壺學會授予第一位中國籍“榮譽會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