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行刑為何要選在“午時三刻”
曉娜桑
在舊小說和戲文中,我們常??梢钥吹交蚵牭皆谔帥Q犯人時,朝廷的那些命官們的總會這樣說:“午時三刻,推出去斬了”!尤其是犯人被押送在法場,如果時辰不到“午時三刻”,還得等,等時辰一到,才開刀問斬。
為什么當時行刑總是選在“午時三刻”?其實這個還是有一定講究的。
這個得從我國古代的計時辦法說起?,F(xiàn)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,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。古時的時辰不以一二三四來算,而用子丑寅卯作標,又分別用鼠?;⑼玫葎游镒鞔苑奖阌?。
具體劃分如下:子(鼠)時是十一到一點,以十二點為正點;丑(牛)時是一點到三點,以兩點為正點;寅(虎)時是三點到五點,以四點為正點;卯(兔)時是五點到七點,以六點為正點;辰(龍)時是七點到九點,以八點為正點;巳(蛇)時是九點到十一點,以十點為正點;午(馬)時是十一點到一點,以十二點為正點;未(羊)時是一點到三點,以兩點為正點;申(猴)時是三點到五點,以四點為正點;酉(雞)時是五點到七點,以六點為正點;戌(狗)時是七點到九點,以八點為正點;亥(豬)時是九點到十一點,以十點為正點。
古代除了用圭表、日晷計時外,還以漏刻計時。這種計時方法分一晝夜為一百刻(一刻相當于今天的14.4分鐘)?!奥┛獭敝械摹奥敝嘎兀弧翱獭敝缚虅?。漏刻是一種比日晷用途更大的計時器,它可以用來計時、守時,而且不受夜晚和天氣變化的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