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精品免费大全视频,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,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,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

<legend id="kjb9y"></legend>
<sup id="kjb9y"></sup>
<legend id="kjb9y"><u id="kjb9y"><blockquote id="kjb9y"></blockquote></u></legend>

      <legend id="kjb9y"></legend>
    1. 河南林州伯文村郝氏牌坊

      松勝

      河南林州伯文村郝氏牌坊

      林州市東姚鎮(zhèn)伯文村北山坳里,有一座明代石牌坊,這在《重修林縣志·坊表》 中并沒有記載。

      伯文村位于東姚鎮(zhèn)西北部。原名山則西村。據(jù)《創(chuàng)修興國寺》碑文記載,在金大定二十三年(1183)前,這里就已成村,因地處孤山西側(cè),故名“山則西村”。

      明宣德三年(1428),郝氏先祖郝天中從潞安府壺關(guān)縣伯林村遷此,因村民多數(shù)姓郝,也稱“郝家山西”。1943年,中共林縣縣委宣傳部部長兼東姚區(qū)委書記張伯文同志在郝家山西村被反動組織孫真會殺害。為紀念張伯文烈士,1944年,林縣政府決定將郝家山西改名伯文村。1968年,又在張伯文同志犧牲地修建紀念碑和紀念亭。

      伯文村石牌坊位于村北的郝氏祖塋,坐北面南,為明代嘉靖年間修建。三間四柱式建筑。中門高2.14米,寬1.6米。兩側(cè)門高1.8米,寬0.98米,造型古樸,雕刻細膩壯觀?;蓭讐K大石組成,四根立柱以八個抱鼓石和八塊包柱板相夾持。柱間承以大額坊、立枋。大額坊南側(cè)刻有“敕賜文林郎”幾個大字,坊上刻有卷草紋和云紋。原來四柱上頭有石獅子、寶瓶,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丟棄,現(xiàn)在的石獅子和寶瓶是1992年重新維修時復(fù)刻的。

      據(jù)村人介紹,牌坊是為本村明代郝令建立的。郝令的父親叫郝世昌,字道隆。明朝嘉靖年間,山西潞城縣陳卿,糾眾聚于青羊白果山起義。嘉靖六年(1527年),朝廷諭河南巡撫等合兵撫剿,命郝世昌率領(lǐng)熟悉山路的家丁二百余人參戰(zhàn)。自出師至凱旋,三百余日,自費二千余金,屢立戰(zhàn)功。朝廷封其一品服色,賜《大賚奇功》匾額旌表,清康熙時入林縣忠義祠,載入《重修林縣志》人物傳。至第七世時還有位郝持,字敬之,即郝世昌之孫,明萬歷癸酉(1573年)舉人,庚辰(1580年)進士,授直隸邢臺知縣,升南京行人司司副,轉(zhuǎn)工部營繕司員外郎。丁內(nèi)(父母的喪事)后不復(fù)出,受聘參與編纂《萬歷林縣志》。善古文辭,工書法。當時,林縣篆書石刻,多出其手。《重修林縣志》收錄其詩二首,《清代阜民池記》碑文一篇。

      據(jù)《重修林縣志·坊表》中記載,明清時林縣的石坊修建,是以褒表功德,或于通衢,或于陵墓。建坊皆用青石,高二三丈不等,其美觀者文字外雕以人物花卉,一坊之費動逾千金,蓋奉旨建立得之為有財,故不惜窮極工巧。其中清代節(jié)孝坊12座,民國一座;清代贈中憲大夫坊一座。屬于明代的孝子坊一座,副都御史坊一座,按察副使坊一座,太守坊一座。

      河順鎮(zhèn)馬家墳村的馬卿墓前的副都御史坊和陽耳莊的楊家祖塋石坊,與伯文村的形制差不多,副都御史坊因修河順鐵路拆除,舊石多放置在馬家墳村池邊。陽耳莊駙馬墳的牌坊也毀于六十年代。清代任村有三個牌坊也很有名,其中兩座位于鎮(zhèn)內(nèi)大街,大街南邊的牌坊位于蘇家胡同西口,為四柱三樓式,此牌坊系為嘉慶戊辰進士魏興仁之妻而立,魏進士字占鰲,名五魁。北牌坊位于供銷社土產(chǎn)門市部之南,規(guī)格亦同于南牌坊,是做過湖南永州知府的張丞實為其祖母(張仲奇之妻)立的。不同的是,石柱石梁上雕刻各種人物、花卉等吉祥圖案。另一座位于任村鎮(zhèn)東栲栳山的張家墳,是為張丞實的祖父張鎮(zhèn)川修建的,此坊刻工精良,為三坊之冠。坊上有獅子滾繡球的造型,獅子張牙舞爪,氣勢不凡;繡球分兩層,外層圖案鮮明,玲瓏剔透,內(nèi)含一石球,光滑圓潤。石坊之外,尚有滾龍柱、仰天猴、石馬石獸。前兩座牌坊于1958年大躍進時被人用粗繩拽倒,修了街渠。后一座牌坊毀于1970年。

      牌坊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筑物,又稱牌樓,是中國古建筑中一種由單排或多排立柱和橫向額坊等構(gòu)件組成的標志性開敞式建筑。實際上,牌坊較牌樓簡單,上面沒有斗拱或樓檐。習(xí)慣上,北方民間多稱牌樓,南方不論有無樓檐都叫牌坊。

      牌坊起源很早, 據(jù)《周禮》記載,周代居民的基層單位是“里閭”,唐代時改稱“里閭”為“里坊”?!袄锓弧保ɡ镩偅┲贫纫蟪鞘胁季譃榉礁窬W(wǎng)式(棋盤式),每一格用地面積相等,每一塊封閉的方格用地稱為“里坊”,其四周都有封閉的坊墻包圍,開有前后門,即坊門。坊門一般較高,有柱,有額,其上可以刻字做文章,此時牌坊的雛形已開始形成。當北宋取消“里坊制”之后,里坊門成為獨立的坊門,宵禁的實際功能被取消了,而里坊門則演變?yōu)榫哂芯窆δ艿睦锓粯酥尽*毩⒌姆婚T從宋代開始,經(jīng)元代和明清,其標志性和紀念功能不斷增加,對于造型、構(gòu)造和裝飾的變革也日益精湛和精美。牌坊的類型繁多,從一開間到多開間,從一樓到多樓,平面及材料形式也不斷組合變換。

      牌坊的建筑作為社會的載體,不同程度地體現(xiàn)出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藝術(shù)等方面的功能與價值。政治上,統(tǒng)治階級旌表在政績、科舉、軍功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,是為了維護其統(tǒng)治地位的政治需要;表彰在道德行為規(guī)范方面先進典型的人物,是維護封建統(tǒng)治的精神需要;經(jīng)濟上,封建統(tǒng)治階級建造牌坊是表達社會繁榮、經(jīng)濟發(fā)達的局面。牌坊建筑從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宗教色彩和禮制綱常,從另一個側(cè)面也記載了寶貴的歷史資料,成為活的史書。

      林縣明清時期的這些古樸凝重、莊嚴肅穆、雄偉壯觀、絢麗華美的牌樓,在歷史的鄉(xiāng)村文化建筑中,向世人講述著悠久的思想文化和故事。

      伯文村的明代石牌坊能夠保存至今,給我們留下了難得的實物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