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間年畫與民間風俗(一)(7)
清佳
10、大過新年 “大過新年”過去木版年畫中最受歡迎的題材,是以除夕包餃子為內(nèi)容的《同慶新年》了。此畫流行于北方和東北廣大農(nóng)村里,圖中畫八個場面:一、“風調(diào)雨順”,畫老人們拜天地三界眾神;二、“辭皂(灶)王”,一老一少跪在灶前禮灶王;三、“國泰民安”,全家在拜財神;四、除夕吃餃子,又有兩個兒童在放鞭炮;五、“敬祖先”,夫婦和一兒童拜于祖宗牌位之前;六、“花炮連天”,仿佛是元夕兒童放焰火之景;七、“兄友弟恭”,畫兄弟拜年;八、“夫婦拜節(jié)”。恰如《帝京歲時紀勝》里所描繪:“除夕為尊親師長辭歲祀祖神接灶,早貼春聯(lián)掛錢,懸門神屏對……合家吃葷素細餡水餃兒?!庇帧堆嗑q時記》“黃昏之后,合家團坐以度歲,酒漿羅列,燈燭輝煌,婦女兒童皆擲骰、斗葉以為樂……?!比缃翊汗?jié),雖已無祀祖祀神接灶和擲骰、斗葉之博戲了。但貼春秋、吃餃子等風俗,仍未禁絕。餃子的來歷已久,過去晝夜分作十二時辰,即“子丑寅卯”等“十二支”,子時正是除夕、新年相交之時,故取送舊迎新“更歲交子”之音義而為“餃子”它的原名來自餛飩。清王念孫《廣雅疏證》引南北朝顏之推云:“今之餛飩,形如偃月?!逼湫吻∷平袢诊溩?。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唐墓出土的土碗中,就有餃子十余枚,形式與今之餃子同。年畫中的包餃子,反映了千百年的飲食風俗習慣。
11、升仙圖(升官圖) 除夕之夜,家人圍爐閑話,語多吉利,小兒嬉戲通夜不眠,或擲骰子,或玩“升仙圖”以消夜,名為“守歲”,含珍惜一年時光將盡、夜惜年時光將盡、夜惜年華之意。民間年畫中,各地都有為兒童們除夕不寐而刻印的“升仙圖”(升官圖)彩色玩物。這類彩印玩物名稱不一,蘇州叫“逍遙圖”,蘇北叫“消消氣”,山東叫“鳳凰棋”,福建叫“葫蘆悶”,天津叫“趕八蛇”,因圖中有八仙、白蛇等神仙人物而得名。各地印制的升仙圖不僅尺幅大小不同,內(nèi)容形式也不一樣。大凡南方尺寸較小,一般二十余厘米見方,北方較大,長闊各有六十余厘米。內(nèi)容廣泛。四川成都印的是以人物為主,有《水滸》(二十四英雄圖)、《古代二十四孝子圖》、《百子圖》。還有一幅“百獸圖”除刻印十二生肖外,又有狼、熊、象、豹、麟、猻、駱駝、海馬、鶴、鳳、龍等祥禽走獸。蘇州桃花塢印的花樣也有數(shù)種,有《橋名升官圖》、《耍貨圖》、《十二花神圖》等?!稑蛎賵D》刻蘇州城內(nèi)外名橋十余座,如香花橋、萬年橋、善人橋、鴛鴦橋、寶帶橋……?!妒ㄉ駡D》是以一年十二月,每月一司花之神刻印的“升仙圖”,最高是和合二仙,到此則勝。十二花神由起點往下排列為楊六郎、柳夢梅、鐘馗、謝意秋、唐明皇、石崇、張麗華、王昭君、貂蟬、鐘馗、陶淵明、楊再興、萬喜良、于志林、楊貴妃、西施等共十六人,超出十二之數(shù)?!端X浬賵D》刻繪了兒童玩具十余種,有不倒翁、叫雞、竹笛、搖鼓、寶塔、花鼓、弓箭、蛤蟆、金魚、鈸、仙人、木桶、皮老虎、地鈴、笙等各種玩具,博時以升入中心“聚寶盆”為止??色@全勝。是一種傳統(tǒng)兒童玩具的博覽圖。天津楊柳青的升仙圖形式也有數(shù)種。早期的題材是《莊稼忙》,上刻農(nóng)村人民一年四季在做各種不同勞動的情景。有耕田犁地、耙地、播種、踩壟、梳苗、耪地、除草、送水、割麥、軋場、篩土、收糧、入倉、敬神、掃場到酬謝神農(nóng)為止。描繪了農(nóng)事操作的全部過程?!镀邆b五義》一圖,刻印了除盧芳、韓章、徐慶、蔣平、白玉堂、智仁、展昭、丁照蘭、丁照惠、歐陽春、艾虎等正面人物外,還有花蝴蝶、鄧車、柳青,在梅、胡向等盜賊,中心畫王朝、馬漢和包公。這是受晚清俠義小說之影響的年畫,山東濰縣的“鳳凰棋”(升仙圖)以《八仙過?!芬粓D最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