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精品免费大全视频,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,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,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

<legend id="kjb9y"></legend>
<sup id="kjb9y"></sup>
<legend id="kjb9y"><u id="kjb9y"><blockquote id="kjb9y"></blockquote></u></legend>

      <legend id="kjb9y"></legend>
    1. 老成都風物趣談

      一曲墨白

      老成都風物趣談

      老成都的商業(yè)街

      成都的街知名度最高的恐怕還是要數(shù)春熙路,春熙路雖然大名鼎鼎,可是大家對這條路的歷史卻是耳熟而不能詳。

      修建春熙路的人竟然是四川軍閥楊森。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,軍閥除了會說一句:龜兒子板板就什么都不會干了。其實,這是一種誤解。軍閥會搞破壞,也會搞建設。楊森當初為什么會修建春熙路呢?

      1924年,軍閥楊森任四川督理,推行新政。楊森那時就懂得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的道理,把修路列為新政的首務。當然,借修路斂財,也是一個原因。

      根據(jù)智囊團的建議,修一條打通成都兩大商業(yè)中心———東大街和位于總府路的商業(yè)場之間的道路。這條道路本來是一條窄街小巷,從東大街到商業(yè)場,中間要經(jīng)過九彎十八拐的羊腸小道,實在不方便。

      可是,修這條路又遇到一個與當今城市建設同樣令人頭痛的問題———拆遷。這條小道上原本有許多清朝時的舊衙門,民國后,衙門廢置,很多人就在這上頭胡亂搭建了很多店鋪還有住宅,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違章建筑。楊森強令小街上的店鋪拆遷,卻遇到很多強硬的“釘子戶”,這些釘子戶找了成都的“五老七賢”去給楊森做思想工作,“五老七賢”那可都是成都當?shù)赜蓄^有臉的人物。但是楊森不買賬。要曉得此時的楊森,是四川軍務督理,大權(quán)在手,又是新官上任,要執(zhí)行他的“政令”,那向來是翻臉不認人的。所以楊森要在成都做的事,那是很少有人能阻攔的。所以五老七賢去找他,楊森當場就拉下臉:“五老七賢就殺不得么”。這下“五老七賢”老臉丟盡,只好老老實實讓他拆了。不過呢,五老七賢嚇跑了,還剩下一個史上最牛釘子戶,楊森也拿他沒得辦法,為啥子呢,原因很簡單,這個“釘子戶”有外國背景。人家是法國領事館的翻譯,堅決不同意拆遷他的位于總府街口當?shù)赖乃幏?。要曉得近代中國是“百姓怕官,官怕洋人”,用我們今天的話,楊森也遇到了“史上最牛釘子戶”,只好作罷。

      眼看這個修路計劃就要泡湯了,這時,一個商人出來力挽狂瀾,起死回生。這便是修建春熙路的第二個功臣———鳳洋銀行的老板俞鳳崗。他看到這條路修好后巨大的商業(yè)潛質(zhì),找到楊森,主動要求將其同樣位于總府街口的鳳洋銀行拆讓為路口,條件是將新馬路兩側(cè)的公產(chǎn)地賣給他。楊森喜出望外,立刻答應了他的要求。這位俞老板,因他的遠見卓識,后來發(fā)了大財。

      修路過程中,普通街民被士兵強拆房屋,流離失所、吃苦不少。成都當時有一位文人劉師亮,寫文章喜歡“操亂說”,在小報上刊登了一副語意雙關的對聯(lián)。上聯(lián)是:“民房早拆盡,問將軍何日才滾?”“滾”,既指軋路機滾平馬路,也咒罵楊森“快滾出成都”!下聯(lián)是:“馬路已捶平,看督理哪天開車?!薄伴_車”既指通汽車,又是四川方言中“開溜”的意思。

      馬路修建成功后,楊森請在成都享有雅名的前清舉人雙流人江子漁為馬路取名。江雖然是個老古董,卻也很有送高帽子的技術(shù),他給這新馬路命名為“森威”路,為啥子叫“森威路”呢,因為北洋政府授予楊森以“森威將軍”頭銜。但政壇如戲臺,很快楊森在他發(fā)起的“統(tǒng)一四川”之戰(zhàn)中吃了大敗仗,連曾督修馬路的愛將王纘緒師長也臨陣倒戈投靠劉湘,把個“森威將軍”弄得狼狽不堪坐船沿長江逃出四川……江子漁又建議將“森威路”改為“春熙路”,寓意“古書云:‘熙來攘往,如登春臺’……熙熙攘攘皆為利而來啊!”意思是說這為繁華商業(yè)區(qū)。

      春熙路雖然是一座商業(yè)區(qū),可是當初規(guī)劃春熙路的人還是很有政治覺悟的。居然在中心小廣場上安放了一座國父孫中山的銅像。不過,最早那個跟我們今天看到的銅像有點差別,那個是站立的,后來,有人覺得失真,所以又改成了坐的,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中山廣場上那個。銅像整好后,正是四川軍閥混戰(zhàn)最熱鬧的時候,各路諸侯為招兵買馬爭造銀圓,四處高價收購銅器,連寺廟的銅佛像都被鑄為川版銅錢。還是前面那位“怪才”劉師亮,這會又為“國父”擔心了,在孫中山立像前貼了副對聯(lián):“兩眼瞪著天,準備今日淋暴雨;雙手捏把汗,謹防他日化銅圓!”成都人的幽默精神,在此又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(xi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