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?jīng)鲮`臺民俗“三獻禮”
芷汀
壽誕
白草坡紅“三獻禮”一直流傳于當?shù)孛耖g,具體起源時間無從考證,在當?shù)?,凡有老人過壽,壽誕當天都舉行壽禮,也稱紅“三獻禮”。靈臺壽誕禮儀多而復雜,紅“三獻禮”一般在老人壽誕當天舉行,是子女對父母養(yǎng)育之恩表示感激的一種慶祝儀式。根據(jù)主人的身份、地位以及家庭經(jīng)濟狀況決定儀式的繁簡,紅“三獻禮”是一種“家賀”儀式,一般在家庭中舉行,分初獻禮、亞獻禮和終獻禮三部分,所以叫著“三獻禮”。和喪事“三獻禮”的程序大致相同,是靈臺縣特色鮮明的壽誕禮儀。
喪葬
靈臺民間的喪葬一律實行土葬,禮儀多而復雜,其他各方面的禮節(jié)與全國各地基本相同,但不做道場和打蘸,一般在埋葬老人時,選用儒家“三獻禮?!?/p>
“三獻禮”一般在死者“出喪”前的頭一個晚上舉行,是子女對逝去的父母養(yǎng)育之恩表示永世不忘的一種祭奠儀式。一般官方有地位的人死了,可以開追悼會,那么普通沒有地位的民間人死了,就只能舉行“三獻禮”?!叭I禮”是一種“家祭”儀式,一般在家庭中舉行,分初獻禮、亞獻禮和終獻禮三部分,所以叫著“三獻禮”。三獻禮是儒教的祭奠儀式,也不是所有死人都能夠享受的,必須是家中有獲得了功名的秀才,才可以請賓客來舉辦三獻禮。
三獻禮舉辦之前,在喪房的門口擺兩張桌子。左面的桌子是死者兒孫舅家、舅爺家的觀禮席位,上面代表性的放幾個菜,一瓶酒,幾雙筷子。右面的桌子上,擺著魚、肉肝、鹽、醋、醬、蒸、餅、羹等九個盤子,香火、表紙、奠酒、冥票等祭奠的物品。這張桌子是禮生們的席位,又叫灌洗桌。
行禮開始了,四個禮生穿著黑色的長袍子,頭帶黑色的禮帽,分正統(tǒng)、正引、陪統(tǒng)、陪引四個人。他們邁著八字步,大搖大擺地從禮生席那兒走出來,站成一排,先向左面桌后坐的總負責行禮的老禮生鞠躬,然后向喪房門口鞠躬,最后四個人分成兩班,正統(tǒng)和正引站在喪房的右面,陪統(tǒng)、陪引站在喪房的左面,每個人臉上充滿了嚴肅的氣氛。
這時,圍觀的群眾和親戚很多。人們都靜穆的望著喪房門口,包括坐在與喪房門口相對的墻跟下的吹鼓手們。
坐在禮生席位上的禮生總管,扯長嗓子喊道:“奏樂!”
坐在樂棚下的吹鼓手們,精神為之一震,很起勁的吹起了將軍大坐帳的曲子,在討好著禮生,因為這第一支曲子是禮生登場的前奏曲,開頭一曲吹得好不好,代表樂手們的演奏水平,以后要多吹或者少吹,就由禮生們定了。
如果禮生對吹鼓手們的表現(xiàn)滿意,行禮的過程中,可以叫他們少吹幾個曲子,做些照顧。
如果對他們的表現(xiàn)不滿意,可以為了討好事主家,在行禮的過程中,把可以合在一起進行的禮節(jié)分開來進行。
每行一個禮節(jié),奏三次樂,那是合情合理的,誰也沒有異議,只是辛苦了吹鼓手。所以,吹鼓手一般都不惹禮生,一次事過得關系好了,下次誰家有喪事,要請禮生的時候,他們還可以向主人家推薦吹鼓手。